金融作为国家经济的核心命脉,其安全稳定关系国计民生。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和不确定风险增加的背景下,推动金融行业底层软硬件设施的国产化替代,已不再是单纯的技术选项,而是保障金融主权、防范系统性风险、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必需。
这不是某一家企业的战斗,而是一个时代的转型。在政策推动、市场响应、技术突破的多重合力下,中国操作系统产业开始了一场波澜壮阔的金融领域系统级迁移与重构。
启航——金融国产化的早期探索
技术依赖期的困境
二十一世纪初,中国金融行业的信息化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然而,在这场数字化浪潮中,操作系统市场几乎被国外产品垄断:Windows、Red Hat、SUSE 等占据 90% 以上的市场份额。金融核心业务系统更是建立在 IBM AIX、HP-UX 等之上,形成了坚实的技术壁垒。使用国外系统原是商业选择,但全面依赖国外系统则构成了战略风险。
政策引领下的转型
在政策层面,国家高度重视金融安全与科技自主创新。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将“加快金融领域数字化转型”列为七大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提升工程之一。相继出台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为金融行业的信创建设和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清晰的顶层设计与实施路径。
与此同时,行业基础平台也在加速构建。2020 年,由中国金融电子化公司牵头组建的金融信创生态实验室正式成立,致力于打造金融国产化基础设施和专业化实验平台,推动关键技术攻关、标准制定与生态协同。这一系列政策与机制的共同作用,为中国操作系统步入金融应用快车道奠定了坚实基础。
历程——实施路径的阶段性特征
金融国产化作为信创建设的排头兵,整体实施路径呈现出清晰的阶段性推进特征,反映出从试点探索到全面深化的演进逻辑。
金融国产化一期试点于 2020 年启动,聚焦基础硬件替代和专用金融设备替代,参与者主要为银行、证券等领域的头部机构,旨在验证技术路线的可行性。
2021 年 5 月启动的二期试点被视为“信创元年”的延续与深化,试点机构扩展至 198 家,建设范围延伸至 OA、邮件等办公管理类系统。
2022 年第三期试点进一步推进至柜面业务系统、非现业务系统,部分机构在核心业务系统上也开始进行试点,标志着信创改造从外围辅助系统逐步切入业务支撑环节。
目前,金融国产化已进入“深水区”,改造范围逐渐延伸至核心业务与关键系统阶段,实施难度显著提高,但也意味着国产基础软件正式步入成熟应用与体系化升级的新时期。
现状——技术突破与生态协同的新阶段
健全产品方案
金融国产化正从单一产品替代走向全栈方案输出。以统信软件为例,其以统信桌面操作系统、服务器操作系统、云原生操作系统等为核心,整合终端管控、应用生态、系统迁移、云桌面及服务支持,形成覆盖建设、迁移、运维全流程的信创解决方案。这种从“技术模块”到“整体方案”的转型,标志着国产操作系统正式进入可深度交付的深化应用阶段。
深度适配优化
随着信创改造从外围向核心系统推进,软硬件协同与业务场景适配成为关键。以银行网银场景为例,网银 U 盾是个人用户、企业用户、柜台人员日常处理交易识别用户身份的电子证书,依托统信软件生态适配中心,与银行客户及合作伙伴联合攻关,统信 UOS 已与国内主流常用 U 盾驱动程序完成适配。目前,已在多个大型银行官网上线支持统信 UOS 的企业网银和 U 盾驱动下载,体现出国产系统在核心身份认证环节已具备业务就绪能力。
生态体系构建
金融国产化的可持续发展依赖生态共建。头部企业正通过“标准制定+开源社区+适配中心”构建产业共同体。统信软件积极推动生态建设,形成了中国最大规模的操作系统创新生态,积极承担国家适配认证中心的建设和运营工作,目前生态适配总数超 900 万,适配合作伙伴超 15000 家。同时,打造操作系统根社区 deepin,进一步提升国产操作系统的可掌控程度,增强内生动力和可靠性,用户遍布 100 多个国家与地区,全球社区用户超 800 万,提供开源代码超过 2500 万行,吸纳全球技术能力,推动实现从“技术跟随”到“标准制定”。
实践——多领域规模化应用落地
某大型国有银行
作为中央管理的大型国有银行,该行计划分阶段在科技三中心和全国分行推进信创终端建设,覆盖柜面、研发、自助终端等多类业务,构建一体化终端管控体系。在此过程中面临终端规模大、分支多、网络环境复杂及高安全合规要求的挑战。
方案采用统信桌面操作系统、域管平台及定制化应用商店,实现终端统一认证、网络准入及安全分发。成果上,已上线十数万套统信桌面操作系统,纳管终端超 70%,覆盖全国数十家分行,关键业务适配和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某头部保险集团
该保险集团计划完成全面替换 CentOS 等非国产服务器系统,从边缘系统逐步推向生产业务。项目需克服大量利旧设备适配和全栈信创性能不低于原系统的要求。
通过联合制定迁移与 POC 方案,完成向统信服务器操作系统的迁移,并提供数据库调优。已成功替换数千套 CentOS,与 OceanBase、达梦等合作优化,形成数据库信创平台应用的最佳实践。
某头部券商
该券商积极推进终端信创替换,覆盖办公、运维、开发及业务全场景。项目面临终端兼容性、安全管控和大规模统一运维挑战。
通过部署统信域管平台实现统一认证,应用商店进行软件分发,定制系统镜像确保版本一致。已上线 6000 套统信桌面操作系统,涉及全国各级单位及部门日常使用,有效提升终端安全与运维效率。
未来——智能化与全球化的新征程
技术前沿:从“国产替代”到“智能升级”
未来,金融国产化将更加注重人工智能、云原生、隐私计算等前沿技术的融合应用。信创体系不再仅是安全合规的“底座”,更将逐步成为驱动业务创新与效率提升的“智能引擎”。AI 原生与信创原生相结合的系统架构,将支持更多智能新场景,实现从替代到超越的技术跨越。
产业生态:从“国内循环”到“国际发展”
随着国内生态逐渐成熟,领先企业开始瞄准全球市场,通过技术输出、标准互认、开源协作等方式嵌入全球价值链。中国金融国产化企业正逐步从技术引进者转变为标准贡献者和方案输出者,积极参与全球数字治理与合作,提升国际话语权与影响力。
可持续机制:从“政策驱动”到“市场与创新双轮驱动”
金融国产化将逐步摆脱单一政策依赖,形成市场需求与技术迭代双向促进的健康发展机制。伴随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化,国产操作系统需在开放性、稳定性、体验性方面持续提升,真正通过市场检验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结语
金融国产化浪潮背后,是中国数字经济自主可控的必然选择。操作系统作为数字世界的基石,正在支撑起中国金融业的数字化转型与创新发展。
统信软件的成长历程,是中国基础软件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被动替代到主动创新。在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上,统信 UOS 正以其坚实的技术底蕴和开放的生态理念,为中国金融业打造安全可信的数字底座。
操作系统的竞争不仅是技术的竞争,更是生态的竞争,持久力的竞争。在这场关乎国家数字基础设施安全的长征中,中国操作系统企业正在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
未来已来,创新不息。统信软件将携手生态伙伴,继续深化与金融行业的合作,推动操作系统向智能、绿色、泛在方向演进,为中国金融科技的自主可控与创新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为建设数字中国贡献基础软件的力量。